DB23∕T 3710-2024 森林沼泽多年冻土区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黑龙江省)
ID: |
CB7A2E6C0B9343BB0000728132987D1F |
文件大小(MB): |
0.73 |
页数: |
28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 3710—2024,森林沼泽多年冻土区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2024 - 06 - 13 发布,2024 - 07 - 12 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ICS,07.060,CCS,A 44,23,I,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部署要求 3,6 工作流程图 .3,7 预研究 4,8 设计书编写 .5,9 调查内容 5,10 调查方法 6,11 样品分析测试 11,12 资料整理与野外验收 12,13 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制 13,14 报告评审验收 14,15 资料归档与汇交 .14,附录A (资料性) 森林沼泽多年冻土区生态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15,附录B (资料性) 森林沼泽多年冻土区生态地质调查记录表 .17,附录C (资料性) 森林沼泽多年冻土区生态地质调查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23,参考文献 .25,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东北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黑龙江省地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传芳、邢卫国、梁中恺、孙彦峰、张立、刘智杰、魏小勇、聂洪峰、肖春蕾、刘立芬、郑吉林、张玉敏、徐立明、佟智强、赵文志、胡宸、王恩宝、张起鹏、张璇璞、杜海双、姜平、贾立明、符安宗、王立佳、张欣然、金会军、何瑞霞等,1,森林沼泽多年冻土区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森林沼泽多年冻土区(1∶50 000)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的总则、预研究、设计书编写、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样品分析测试、资料整理与野外验收、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制、报告评审验收、资料归档与汇交等,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森林沼泽多年冻土区(1∶50 000)生态地质调查工作,其他地区可参考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GB 50324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A/T 41 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DZ/T 0017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 0130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T 0190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定(1∶50 000),DZ/T 0227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T 0258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 000),DZ/T 0295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D 2019-09 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试行),3 术语和定义,GB 50324及DD 2019-0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森林沼泽多年冻土区,指多年冻土之上主要发育森林沼泽生态系统的区域,3.2 连续多年冻土区,指高纬(中高纬)山地或高海拔(高山高原)地区大面积连续分布的多年冻土区域,3.3 岛状多年冻土区,指多年冻土以分散的岛状分布的区域,3.4 不连续多年冻土区,指介于连续多年冻土区与岛状多年冻土区之间的地带,连续程度低于前者而高于后者,2,3.5 融区,指多年冻土区内因特殊的水热条件导致未发育多年冻土的地段或空间,3.6 生态地质廊带,指区域上沿某一特定方向展布的,能够反映不同生态地质单元植被、土壤、成土母质、岩石、生态地质问题等特征的带状廊道,3.7 生态与冻土监测,指利用物理、化学、生化、生态学等技术手段,对生态环境要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冻土的季节融化深度和年平均地温进行监控和测试,3.8 生态地质单元,指研究生态地质条件,按照一定区域内生态地质环境的整体联系性、空间连续性及相似相异性,进行划分与合并的空间区域,3.9 生态脆弱性,指生态系统在特定时空尺度下对外界干扰所具有的敏感反应及自我恢复能力,是生态系统的固有属性,4 总则,4.1 基本原则,4.1.1 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突出生态文明思想,服务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4.1.2 调查区应根据目标任务和实际需要,同时可参照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单元或国际标准图幅等确定,重点部署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重要生态地质问题区和冻土水热反应强烈区,4.1.3 按照调查区范围设计工作量,针对需解决的主要生态地质问题,明确重点调查目标与内容,合理部署工作,4.1.4 充分收集和利用以往相关成果资料,结合遥感解译,合理安排地面调查、地球化学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山地工程、钻探、野外试验等工作量,4.1.5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森林沼泽多年冻土区生态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根据需要布设生态和冻土监测样地和工程,4.2 调查任务,4.2.1 调查森林沼泽多年冻土区岩石、成土母质、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景观和生态地质条件的现状分布,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4.2.2 调查森林沼泽多年冻土区主要生态地质问题的类型及分布,分析主控因素,预测发展趋势。根据生态地质条件和生态地质问题进行生态地质单元分区,并进行评价,4.2.3 基于多期遥感影像数据,对……
……